弘扬“春晖精神”(南方周末)
发布日期:2004-12-21 07:58:19  点击次数:2942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弘扬“春晖精神”


南方周末   2004-12-16 14:50:55


  □金新  

 

 刚看过复旦大学恢复刘大白作词的旧校歌的新闻,又读到沈者寿先生(原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杭州市政协常务副主席)的《心中的春晖》,令我这个从教近三十载的教育工作者心潮澎湃。
  从今人的眼光来看,昔日的春晖中学不啻是一个理想、幻想、梦想兼而有之的“世外桃源”。然而,这又是历史的真实,从许多大家,诸如朱自清的散文《白马湖》、《春晖一月》等中可见一斑。这一历史的真实,又通过沈者寿“情郁于内”而“发之于外”的著作,让人,尤其是深陷应试教育囹圄的教育工作者,唏嘘不已。
  春晖中学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由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经亨颐先生偕同乡贤王佐,回乡征得民族资本家陈春澜20万银元资助而创办。春晖的“校舍不砌垣墙,而亦无盗贼,大有盛世之风”;春晖的老师有的西装革履,有的列宁装、中山装,有的着飘逸宽松之长衫,个性色彩浓厚,可师生之间无“心墙”,教师之间无“门户”之见;春晖以“与时俱进”为校训,以“实事求是”为方针,倡导“学术救国,研究自由”,沐浴在新思想、新风尚的春风之中,宽松、自由的空气洋溢在师生之间……“春晖”因此曾经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彦:夏丐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刘薰宇、张孟闻、范寿康、王任叔(巴人)等先后在此任教,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何香凝、张闻天、刘大白、俞平伯、李叔同、张大千、柳亚子、黄宾虹、陈望道叶圣陶等来此讲学,故有“北南开南春晖”之说。想当年,春晖在中教领域真是半壁江山风骚领;其培养的人才遍布全球,2001年11月3日,海内外众多春晖学子,欢聚在白马湖畔,共祝春晖八十校庆,便可见一斑。
  春晖精神留给后人的思索应该是多方面的。当年的春晖中学地处穷乡僻壤,白马湖畔怎么会聚集了这样一群全国一流的文学家?怎么会聚集了这样一群全国一流的艺术家?怎么会聚集了这样一群全国一流的大学者?怎么会聚集了这样一群全国一流的教育家?这看似一个复杂现象的多元性的思考,答案其实是单一性的:这些文学家、艺术家、大学者、教育家,抑或集大成者,是冲着春晖中学的教育精神而聚集在白马湖畔的。
  那么,使名家倾心的春晖精神究竟是什么呢?说来令眼下一些所谓的教育家颇为失望,那就是教育的常识:发展个性。
  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发展个性,谁人不知?或有娴熟教育游戏规则者不屑一顾:我们不是开了那么多校内兴趣课、校外辅导班吗?不是还有名正言顺的“假日中心”吗?圈内人士讲圈外话,是我们这个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教育家年代的显著特点。按照人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归根结底是要以人为本;然而真正的以人为本必须要检验这种正确的理性与具有感性色彩的载体,即所谓兴趣课、辅导班、假日活动(确切地讲是另一种形式的补课)之间是否具有中介或曰桥梁来由此及彼。换言之,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内在联系。事实上,我们只要稍加关注就不难发现,竞赛指导后有的学生因厌恶做题居然终生不爱数学,钢琴训练后有的孩子因厌弹竟然割破手指……形式上的惹人眼花缭乱的素质类手段(并不排斥赚钱赢利的底蕴),只是用来掩盖圣洁的教育旗帜下的应试屠刀的雕虫小技。
  发展个性就是身与心的解放,“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冰心语),他们绝不是教育形象工程的摆设,家长的替身。早在20世纪初,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发现儿童”与“解放儿童”。遗憾的是,当人类告别20世纪的时候,曾诞生了举世闻名的大教育家孔子的悠悠华夏文明古国却发现,这个神圣的使命在中国式的教育“名利场”里,只能由21世纪的人来努力完成了。
  春晖精神今安在?鲁迅当年在《风筝》里痛心疾首的精神虐杀正借着功利主义之手恣意妄为,我们依稀见到那些以往在春晖这片钟情于教育的土地上留下足迹的货真价实的教育大家渐行渐远的身影!
  据说,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纷纷打起“春晖中学”这块金字招牌,有鉴于此,2001年初,春晖中学正式向上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递交商标注册申请,同年5月,商标注册申请被送到国家商标局;今年3月底,国家商标局正式批准春晖中学商标注册。然而,这就算是春晖精神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吗?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