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被叫“借读生”女孩要转学
发布日期:2005-07-08 08:04:50  点击次数:2007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家长认为老师这

样叫孩子是歧视;校方称老师有些武断可以理解


新京报 2005-07-07 吕佳瑜 王卡拉

本报讯(记者吕佳

瑜 王卡拉)小李从北京市第20中学退学已经快一个月了,之所以退学,她父亲说,是因犯错后被老师当着众人面反复叫“借读生”。



在刚退学后的一个星期里,小李每天哭闹着要回学校读书。因一直等不到学校处理结果,父亲就将她送到一所私立中学读完这学期的最后一

个月。

刚刚念完初一的小李生长在北京,但户口在老家河北。去年9月1日,在交纳2万元借读费用后,小李以借读生的身份进入北

京市第20中学读书。今年5月20日中午的一罐可乐,改变了小李的求学生涯。

学生家长:转学因为孩子受歧视

小李的

父亲李先生介绍,5月20日前后,小李的妈妈接到年级组长的电话称,小李在学校用可乐打老师。

心急的李先生匆忙赶到学校,发

现的确是女儿失手将可乐洒在老师身上,于是向被可乐溅了一身的老师赔礼道歉并承诺给老师洗衣服。

“老师挺满意的,而且也

说孩子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溅到的。但是年级组长说什么都不同意,当着我的面就说‘借读生故意打老师’、‘借读生……’还一连说了

六次!”李先生提起当时的情形,语气就变得激动。

李先生因孩子被称为“借读生”而感觉受到了歧视,想给女儿换个不受歧视

的环境,事发后的星期一,他递交了一份退学申请,并要求退还借读费。

李先生说,政教处张主任让把整件事情说清楚,否则小

李只能念到这个学期结束。于是,李先生只好为小李找了家私立中学继续读书。

政教处主任:老师有些武断可以理解



昨日下午3时,张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没有在解决问题的现场,所以没有听到年级组长是不是连续多次提到“借读生”。



张主任说,他见到李先生时,李先生已经非常气愤,坚持要给女儿转学,学校做过挽留,但李先生态度坚决。

张主任在未得知记

者身份前,当面对李先生表示,叫孩子几声借读生没什么。后来,张主任又说,小李是一个很活跃的学生,曾于去年11月因动手打人而受学校

严重警告处分,由于没有定期交思想汇报,该处分至今仍未撤销。在有老师来告状的情况下,年级组长觉得没面子,有些武断是可以理解的。



张主任还认为,即使年级组长多次提到“借读生”字眼,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事情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发生的,看孩子

是否曾让老师觉得头疼,这些都应该成为考虑因素。

有关李先生提出的全额返还借读费用的问题,张主任则明确表示是不可能的



其介绍,借读费用中有15%已经交给教委,其余的17000元也不能全部返还,毕竟小李已经在学校念了一个学年了,要扣除相应

的费用后将余额返还给李先生。

但负责分管此事的陈副校长没有在学校,昨日此事没能够得到解决。

记者提出找年

级组长核实情况时,张主任立刻表示,该老师当天不在学校。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