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文化之旅
土耳其,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国,从公元前辉煌神秘的古文明到近代史上享有赫赫威名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再到现如今连接欧亚两块大陆的土耳其共和国,无不显露着着个国家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底蕴。
古老的丝绸之路,也正是从中国蔓延至土耳其。到达伊斯坦布尔的第一天,我们就被这个城市随处可见的巨大恢弘的清真寺与环绕着这座城市古老的坚固城墙所征服了,这个城市,已经在万国瞩目下繁荣了许久了。第二天,我们马不停蹄地来到了特洛伊古城。特洛伊,这个口口相传的古老传奇,终于在我们面前显出了真正面目:已经面目全非的残垣断壁难掩千年前城市的荣光。一座不大的剧场,保存的却出奇完好,当年王公贵族曾亲临于此,坐在洁白如玉的大理石上,与周围的贵宾们谈笑风生,这样的场面,在我脑海中浮现,交织,交织出一幅灯火通明的场面。而后,我们又造访了更为完整的以弗所古城,群山怀抱这座古罗马帝国的重镇,只有一方是无尽的旷野与平原,但是据史料记载,以弗所曾是帝国的重要港口,这意味着在岁月的流逝间,沧海退去后化为桑田,面睹这样的变化,我们也只能在依旧气势宏伟的石殿中默声叹息。棉花堡洁白如棉花的奇特地貌与星星点点坐落在山上的古建筑让我们流连忘返。返回伊斯坦布尔后,我们又寻访了新老皇宫,皇宫中的镶金与水晶彰显了昔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非凡与霸气。
这次土耳其游学之旅,不仅让我长了见识,体会了土耳其的风土人情,更让我了解了许多土耳其的历史文化知识。土耳其之旅,更是文化之旅!
初二8班 陈思哲
这就是土耳其
即将开始的,便是我们与Bilfen学校的交流。
我的hostfamily的朋友名叫Kaan。Kaan很文静,不太说话,我也是一样。所以我们在一起话不多,倒是Kaan的父母总是热情地与我交流。
在Kaan家的这几天,我们一起去了很多美丽的地方,也品尝了很多从没有吃过的东西。在与Kaan一家的生活与交流中,我对土耳其这个国家产生了更深刻的了解。
土耳其人是好客的,虽然这点在之前的旅游时就已经感受到过些许,但是在Kaan一家人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Kaan把自己的整个卧室全部让给了我,包括一张单人床,一台巨大的PC和满柜子精巧细致的玩具模型,另外还有一个阳光充裕的阳台。而他自己则在里屋的一个小房间里休息,那间屋子本就不大,还摆放了一台笨重的跑步机,一台旧沙发和几个装满的零碎的东西的储物柜,更显得这间屋子的狭小。Kaan的床只是一块稍厚一点的垫子,随意地摆放在沙发旁边。和我的那间屋子相比,这里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太简陋了。但Kaan自己好像并不在意这些,仿佛这是理所当然的。
Kaan的父母对待客人更加热情。他们总是围着我转,不断地问我想去哪里,想吃什么。我想去看费内巴切的足球场,他们马上去和那边的警卫沟通,带着我去参观,我想吃土耳其的特色菜,他们第二天早上就为我准备好,并且总是把小甜品多准备一份,我吃完后告诉我“this is for you”。在Kaan一家的盛情款待下,我感觉在土耳其的每一天都吃的很撑,而且胖了不少。有时因为我对土耳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还可以去哪里玩,他们就会向我推荐一些他们喜爱的地方,并且竭尽所能用英语想我描述。Kaan的外婆也是一样,第一次见面就拉着我的手不放,和我脸碰脸问候,嘴里还用土耳其语不停地说着什么。虽然我听不懂,但是这份热情我可以感受到。这就是土耳其,一个热情的民族。
土耳其是个及其特殊的国家。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同时处于亚洲和欧洲,并且拥有者黑海和地中海之间唯一的航海通道——土耳其海峡,这给了土耳其的民族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同时,因为土耳其的前身,奥斯曼帝国的强势,土耳其的领土一度占据了东欧、西亚和北非的众多区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不同的地区独特的文化和特色汇聚在一起,让现在土耳其这个国家有着多元化的民族特色。
土耳其的语言是极具特色的,Kaan告诉我土耳其语中每个字母只有一个发音,所以老一辈的土耳其人学习英语时总会存在一些障碍,比如drink这个词,土耳其人一般读成dlink,原因就是dr在土耳其中没有[dʒ]这个读音。除了原本的土耳其语词汇外,土耳其语还吸收了许多来自阿拉伯语、意大利语、英语的借词,所以外人听起来土耳其语是四不像。此外土耳其语长期使用阿拉伯字母书写,在文字改革后用拉丁语书写。在文字改革时又因为有外国的专家参与,所以在土耳其语中我们还能够注意到瑞典语、德语等语言的影子。
土耳其的饮食也吸收了不同地区的特色。土耳其菜本身就是由奥斯曼皇室中流传出来的,再加上奥斯曼帝国的南征北讨,各种饮食文化的驻留,所以在配料和做工独特的基础上,土耳其菜又凝聚着周围地区饮食文化的精华。作为世界三大菜系之一,土耳其菜不仅仅是土耳其的特色,同时也因其的美味可口而影响着周边的国家。
处于亚欧分界处的土耳其在饮食方面同样融合了亚欧的特色。上菜方式和西方大抵相同,汤、沙拉、主菜、甜点,一个一个按顺序享用。用餐时使用刀、叉、勺,也和西方一样。但是主菜则能让人感受到亚洲的特色。土耳其菜最大的特点就是许多食物混在一起,然后用面皮包起来吃。这一点在每一道菜都分得很明确的西方是看不见的。而且土耳其人善于烹饪大米,在谷物的使用上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另外,土耳其人可能是对茄子最重视的民族。在土耳其餐馆里,没有一桌人是不点茄子的。在土耳其的饮食中,茄子一般烧熟后去皮,打成蓉,和各种其他东西一起包在一张面皮里。Kaan的父亲就曾亲手给我做过一个这样的土耳其特色餐。茄子很好地中和了肉类的油腻和辛辣,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另外,甜品也在土耳其菜中占了重要地位。不同于主菜后的甜点,土耳其人吃甜品时往往会单独吃一餐。Kaan一家带我去不同的地方品尝了土耳其的甜品,我并不喜欢吃甜食,但在Kaan的盛情邀请下没好意思拒绝。虽然这些甜品看上去都涂满了厚厚的糖浆,看着就令我甜得反胃,但吃起来却各有不同,有些甜中带酸,有些则突出了抹茶的味道,有些粘粘的像冰淇淋一样:但无一例外都叫人甜得掉牙。我不知道Kaan他们一家到底是怎么做到一口吞一个的。就是土耳其,一个独特的民族。
除了这些,在土耳其我感受最深的,便是这里的足球氛围。土耳其有99%的人信仰伊斯兰教,能和宗教分享这一数据或许只有足球了吧。这是一个被球迷占据的国家,足球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土耳其人的信仰。遍地可见的足球场让我诧异,因为我在杭州只在体育博物馆的附近看见过一个这样的小球场,而且那个球场还是上锁的。每天早上和Kaan坐着校车去学校时,沿途总能看见一群人在球场上热身。我曾向Kaan表达过我对土耳其这个国家足球氛围的羡慕,而他则对中国足球的现状感到诧异,因为他们全家都是球迷,也经常会去踢球。或许这就是差距吧。土耳其的足球在欧洲也能占有一席之地。
当我和Kaan一起站在费内巴切主场的看台上俯视那片绿茵场时,我感到了一种震撼。这种感觉不同于站在古城镇前,那种历史带给我的震撼,而是对一个民族的震撼,对一方文化的震撼。
这就是土耳其。
初一5班 徐浩炀
重游“丝绸之路”
自汉朝起,中国为了和外国交流,开启了“丝绸之路”,它穿越欧亚洲,东起中国,一直达到土耳其结束。我们学校的同学,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再次来到了终点——土耳其。
土耳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漂亮美丽和新鲜。蓝天和波浪似的大白云,还有它们那奇特的建筑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土耳其的房屋顺山势而建,密集而不凌乱,伊斯兰建筑与现代房屋交错在一起,像阶梯一样很有层次感。土耳其的人十分的好客。
作为“丝绸之路”终点站,它的文化自然是很古老辉煌的。代表是特洛伊古城,我们参观了特洛伊木马和古城的遗迹。从导游那里了解到,特洛伊古城并不一直是一个城,它经历了几代的换代和更新。经过了诗人荷马的传唱,这个地方在古代变得著名起来。
在以弗所古城,我们也看到了十分壮观的古城遗迹,这里保存了极为完整的古城中的露天剧场、大型集市、浴场、神殿、神庙等,还有重建的塞尔丘克图书馆。行在街道中,四面耸立罗马式圆柱、拱券和雕像,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昔日的古以弗所城中。
之后我们又去了棉花堡,这里远远的看去一片白色,像棉花一样,因此得名。
我们还去了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还有新老皇宫。圣索菲亚大教堂原来是基督教教堂,后来在此基础上改造,具有伊斯兰教的特征。而老皇宫和蓝色清真寺也全是伊斯兰的建筑,新皇宫虽然是欧式建筑,却仍然加入了土耳其的特色。土耳其人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在任何地方都不忘记自己的文明和宗教。
我又回想了中国。中国也是一个大国,并且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但在很多方面,中国的文化与遗迹保存的不如土耳其好,我希望中国也能一直保持自己的特色,让世界人民想喜欢土耳其一样喜欢中国。
初二10班 陈一格
穿越时空的旅行——记土耳其古迹观览
一只硕大的木马,开启了时空之门。
古希腊的士兵在城墙外叫嚣,对特洛伊宣战。而特洛伊战士也不甘示弱 ,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一场因美女海伦引起的战争,拉开了序幕。
双方交战,虽然希腊战士有备而来,且信心满满。但固若金汤的特洛伊城岂容它们轻易攻破。而且城内百姓的生活井井有条,为守城的战士提供充足的资源。用一长条陶土制作的水管向士兵运输水资源,用砖瓦搭建出一个个临时宿舍。城内的有条不紊就是对守城士兵的最好保障。希腊军队撤退回自己的国家是这场战争最希望的结果。
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那只硕大的木马,成为了战争的转折点。50位希腊士兵躲于其中,而大部队则佯装撤退。以为胜利的特洛伊人民将木马迎进城中作为战利品,当晚希腊人又悄悄回来,与木马中的士兵里应外合,冲入城门杀得城内片甲不留。
特洛伊从此成了一座死城……
一盏现代化的路灯将我的思想拉回了现在。我们正在土耳其观览特洛伊城遗址,导游正在向我们讲解这凄惨的故事。经过千年的蜕变,那一长条水管只剩下了几节陶管,也没有水流从其中通过。那一个个临时宿舍,也只剩下几面布满灰尘且露砖的墙。原先特洛伊城中繁华热闹的街市,也早已人去楼空,化为那断断续续的石墙。杂草遍布于石墙之上,千年之变,越变越凄凉。
但尽管是一片只剩下几面古老的石墙的空旷土地,却依然游客络绎不绝。问为何?只因人类在演变中的不断增强的好奇心和对历史的反思。
初二8班 江祎旻
参观后合影
洁白的棉花堡
历史废墟
令人遐思的清真寺
特洛伊木马
以弗所图书馆遗址
圆形剧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