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重复使用卡在哪里?
发布日期:2005-06-17 08:12:20  点击次数:1304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中国教育报 2005-06-15

据最新资料显示,在许

多国家,学生教材都是重复使用的。目前一本课本,美国学生可以使用5年,日本学生达10年,而我国学生课本使用寿命只有半年。有人计算过

,若我国中小学课本能重复使用5年,全国每年可节约1584亿元用于其他教育助贫项目。可是,我国的中小学教材为什么鲜有重复使用,是缺乏

这方面的意识,执行中存在一定困难,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在笔者看来,剖析一下背后的原因,显然更利于实际环节的操作。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中小学教材实行的是指定教材编写组编写、指定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学生统一购买的制度,完全是按订购统

销的方式运作。换句话说,购买教材的动力不在学生,而在教材的出版和发行单位。由于我国的中小学教材市场没有完全开放,商业利益的潜

在规则决定着出版社和新华书店不愿意也不希望重复使用教材。如今,尽管中小学在选用教材方面有了很大的自由度,但由于出版发行资源的

相对垄断,统购统销的运作程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无疑成为教材重复使用的制度性壁垒。另一方面,社会捐赠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一

套教材回收的体系也是重要原因。另外,家长的心理也影响着教材的重复使用。随着经济水平和教育意识的提高,家长们很舍得为孩子花钱,

一关涉学习,就有种不遗余力的架势。对于重复使用教材,许多家长会反问:有那个必要吗?

其实,要解除制度壁垒也好,社会

捐赠体系不完善也好,家长心理影响也好,并非“难于上青天”,根本因素还是我们是否有勇气抛开个别单位的“小利益”,而争取更大的长

远利益。应该承认,就目前情况看,我们的教育资源节约意识还相当淡薄。因为缺少“这根弦”,不仅是教材,其他的像旧电脑、旧教学设备

、旧桌椅等,远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而西部山区的孩子对此却求之若渴。教材的重复使用也许是一个小问题,但教育节约意识却关系

到教育的长远发展,对此,我们应该更多地予以反思:如果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真正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那么受益的将不仅仅是教育本身。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