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陈丽丽 文 见习记者 金轲 摄
他的父亲是股神巴菲特,但他却没有继承衣钵成为华尔街金童,而是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音乐,成了音乐家。
昨天,彼得·巴菲特来到杭州文澜中学,给600多名初三学生和家长带来了精彩的演讲。“做你自己”这四个字,是巴菲特给他最好的一个词,他很幸福因为他做了自己喜欢的自己。于是,他写了自传体励志书《做你自己》。昨天,他就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过着最普通的生活
“我来到中国之前,根本不知道‘富二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昨天下午,彼得·巴菲特诙谐幽默的说话方式引来全场笑声和掌声,他觉得自己过的就是最普通的生活,最大的幸福是充满爱心的家庭。
“我家住在美国中西部的小镇奥马哈,一栋建于20世纪初的普通独栋小屋,房子前面没有围墙,如果以中国的标准来看,是一个很普通的住宅。而外公外婆则住在离家两个街区的房子里,他每次都是步行去外公外婆家。”
“这张是全家人在海滩边玩的照片。看为什么老巴菲特的皮肤跟其他人不一样呢?”彼得给大家展示了几张很有趣的照片,像个孩子一样调皮地眨眨眼,还没等同学们回答,他已经抢答,“因为爸爸经常在家工作,很少出门,这次去海边玩是很难得的一次外出机会。”
说到父亲,彼得·巴菲特满是崇拜:小时候就看到父亲每天在书房工作,全神贯注地研究各种书籍,他很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很投入。
“小时候,爸爸还没有这么出名,家里也不算富有,经常要自己干家务才能获得零花钱。”回忆过去,彼得巴菲特说父亲虽然没有管太多,但是他的工作态度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越感兴趣的事情才会越勤奋地去做,最后才能做到更好。
退学走上学音乐之路
6岁开始学钢琴的他,很喜欢甲壳虫乐队的音乐,当心情郁闷时,他就坐到家中钢琴前,弹上一曲。
直到高中时遇到一个钢琴高手,“他太厉害了,在钢琴方面精美绝伦,我觉得没有机会超过他。”就在这个时候,彼得·巴菲特安慰自己:身边有在钢琴方面这么优秀的朋友,自己肯定超不过他了,那就把音乐当自己的兴趣。
17岁进入斯坦福大学后,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把大学里的20门基础课全部修了一遍。但在选主修课的时候,彼得·巴菲特犹豫了:还是没有找到自己到底要学什么?自己一直在寻找什么?
然而,在大学二年级的一个晚上,他路过朋友的宿舍听到一个吉他手的演奏,“就是听了这次吉他演奏,改变了我对音乐的看法。以前一直认为想要学音乐,就必须技法足够优秀。”但这场演奏,虽然技法简单,但是音乐却美妙动人得把他深深打动了。他当时就想:音乐就该如此,不用技艺精湛,只要有自己的感情。
想要放弃学业,尝试做音乐!于是,他决定退学,放弃了大学学历,开始了音乐之路。“父亲也没有反对,他依旧实行宽松政策,告诉我既然选择,就要做好自己喜欢的事。”离开大学的彼得·巴菲特,并没有给自己限定学音乐就要赚很多钱,“只要做跟音乐有关的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就是最满足的。”
但是,这也意味着父亲不会给他生活费了,他要自力更生。于是,他寻找跟音乐有关的机会。他平时就很关注音乐人物,他了解到很多大明星都是从广告开始。他的音乐第一桶金,也是从广告曲开始。
机会都会偏爱于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彼得·巴菲特绕了很大一圈的朋友关系,获得了给电影配乐的机会,开始走上电影音乐之路,也打开了好莱坞电影之路的大门。
●花絮
与现场学生同台演奏
在演讲间隙,彼得·巴菲特上台,优雅地端坐钢琴前,跟搭档演奏了两首曲子,他微卷的半长发妥帖后梳,颇有艺术范儿。听得台下的同学们很兴奋。“我们也要跟彼得·巴菲特同台表演!”原来同学们是有备而来的。一名初三女生大胆地上台演奏了自己拿手的柳琴,一名男生也不示弱,来了一首笛子演奏。
分享父亲的成绩单
在这次演讲中,彼得·巴菲特跟大家分享了一份宝贝——父亲巴菲特的成绩单。“除了打字课拿了A,其他课程都是B、C、D。”彼得·巴菲特做了个鬼脸,“如果当时父亲这么看重成绩的话,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了。虽然,我的成绩基本上都是A。”
话音刚落,台下一片笑声,同学们不是取笑,而是佩服。坐在第二排的两名女生嘀咕着:这么好的成绩,怎么也舍得退学了?
●对话
成功,定义很简单
问:你的父亲鼓励你做好自己,那你对子女的教育有什么标准?
答:我有两个女儿,小时候,孩子们的零花钱基本上需要自己劳动来换取,比如洗盘子、在花园里除草,来获得50美分。让她们从小知道,通过劳动获得报酬。
一个女儿上过艺术学院,并获得了硕士学位,现在自己开着一家小的百货店,但也会把自制的艺术作品放到百货店里卖。而另一个女儿,并没有这样的学历,现在在家当全职妈妈,以前没有自信,但生了孩子之后,决心要当一个好妈妈,每天的生活都很开心、很满足。
问:在中国基本还是应试教育,如果成绩不好,怎么样才能不自卑呢?
答:不管是中国学生还是美国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展示老巴菲特的成绩单。从中就能说明,成绩是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并不是拿到了好的成绩就拥有了一切,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所以即使遇到什么问题,也不要气馁。
问:在你的音乐路上也碰到过问题,是什么支持你实现目标的?
答:做每件事都会有困难,但只要你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跌倒了也没关系,只要记得这只是小插曲,都是暂时的。
问:你出了《做你自己》这本书,你觉得能告诉我们什么?
答:这本书的英文名意思是“生活由你打造”,中文版叫《做你自己》。也就是说在生活中会听到很多声音,但是不管身边有多少杂音,都要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不管别人要你怎么做,都要听听自己的声音,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做你自己。
问:虽然你的工作跟父亲不一样,但是你能从你父亲身上学到什么?
答:从小就感受父亲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而且很专注很享受也很勤奋,也是父亲告诉我,越有兴趣、越热爱的事情,才会更勤奋地做到更好。
问:来到杭州后去过西湖吗?会出跟西湖有关的作品吗?
答:来杭州肯定要去游一游西湖,而且已经拍了很多很美的照片,回去后,会好好想想,一有灵感或许就会创作一个很美的曲子。
问:人在年轻阶段,最应该做些什么?
答: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比如,就像我做音乐,需要安静的空间,就需要降低周边复杂的声音,这个时候你才能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这也很像锻炼肌肉,不是一天就能做到,但是坚持,慢慢地就越来越听得清楚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