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 2005-05-26 丁浩生
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学校办学的重中之重。办学自主,机制灵活,是民办学校的优势;双向选择,自主择校是民办学校师资队伍
建设的特点。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既要遵循学校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民办教育个性规律,其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变中求稳,变就是
人员流动,稳就是骨干稳定。
师资流动的因素有三
要做到变中求稳,首先要正确认识变,善于应对变,切实驾驭
变。当前造成民办学校人员流动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来源不明,二是心态不平,三是管理不力。
这几年到北京民办学校应聘
的教师数量明显增加,质量也有所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民办学校对来应聘的教师心中无数。而这些应聘者的动机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想在北
京工作,因户口限制进不了公办就进民办;有的因配偶、孩子在北京工作或读书,进民办学校作为伴工或伴读的安身之地;有的本人来京读研
究生,把进民办学校作为勤工助学;有的因人际关系、家庭变化、或待遇不满想换环境,进民办校比较方便……
在民办学校中,
确实有一批觉得这里的机制适合自己,在事业上有所追求,有所作为的教师。但是某些传统偏见和体制歧视不同程度地存在;民办学校与公办
学校教师同等地位、同等待遇还难以兑现;特别是随着公办学校教师薪金的增长,民办校教师待遇和办学条件不再有优势;再加上民办校因生
源的因素,教师难以形成成就感,所有这些均使民办校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心态不平。
进民办校工作,一般都会签订协议,但
是由于诚信度低,随意撕毁协议,甚至不辞而别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制度的缺失,学校在这方面
的管理往往无能为力,助长了这种不良行为的蔓延。
如何正确认识变,如何做到处变不惊,如何做到变中求稳,这是民办学校教
师队伍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变中求稳的措施有三
就北京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来说,学校创办时就提出,学校教
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特、高级教师为骨干,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北京籍教师为主流;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方针是稳定骨干,合理流动,动态平
衡,优化组合,这就较好地体现了变中求稳。在具体做法上,多年来坚持了三条:一是多沟通、重理解、讲诚信;二是多关心、重事业、讲感
情;三是多学习、重文化、讲规范。
教师选择北京,选择民办学校,带有个人动机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处理得好,在
满足个人需求的同时,是能对学校教育作出贡献的。关键是应聘教师时,能以平静的心态听取应聘教师的个人诉求,并提出学校对应聘教师诸
如服务期、坐班制、当班主任、满工作量、重考评等方面的要求,从中找出结合点,使应聘教师和学校成为利益共同体。
民办学
校应注重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上下功夫。由于生源的差异,一些有水平肯努力的教师往往缺乏事业上的成就感。这一方面涉及到
观念问题,如何看待民办学校教师的成就和业绩;另一方面也要为民办学校教师展示成就提供平台。在观念上应明确学校教育的产品是教育服
务,民办校教师的业绩应体现在提供教育服务的质量上。一个教师的教育服务让社会认同,家长满意,学生自豪,这就是成就和业绩,而不是
简单地看考试分数。另一方面,学校要为教师发表论文、评定职称、表彰奖励、教改科研、进修提高、介绍经验等提供平台。在感情上完善以
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即在强调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同时,强调办好学校要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人格,理解教师情感,支持教师工作,关心
教师生活。在改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的同时提高教师待遇。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将于今年新学年出台新工资方案,向一线倾斜,向教师倾斜
,向骨干倾斜,以切实提高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待遇。总之要创造条件,让教师在使学生提高的同时,自身也能得到发展,形成平和、健康
、向上的良好心态。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变既是机制灵活的体现,同时又对稳定骨干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变,驾驭变,
才能有真正高质量的稳。民办学校如何达到这一境界呢?应多学习、重文化、讲规范。要重视群体核心精神和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和优化,
并在团队组建、共同愿景和精神提升上花力气,以增强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凝聚力。要赋予学校文化以深厚的国学基础,以文化管学校,并
形成学习制度、沟通机制、弹性化管理等科学管理手段。实践证明,“学习、文化、规范”能促进骨干教师队伍的形成,并确保骨干教师队伍
的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