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网-南国早报 2004-11-29 周寒
从看得见的“换课本”行动到看不见的“教育理念变化”,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牵动了每一位教师的神经。11月27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实验基地会议在南宁举行,中青年教育局长和名校长联动论坛也在此期间举行。
记者在会议现场看到,闻讯赶来旁听的校长、老师们挤满了过道。会议上,浙江绍兴市鲁迅小学介绍的改革方式颇有“吃螃蟹”的味道。目前小学实行的是每堂课40分钟制,很少会有人怀疑其合理性。鲁迅小学的老师们却发现,小学生学习的最佳兴奋期保持在25分钟内。以此为依据,学校把传统的每天6节课、每节40分钟改为每天7节课、每节35分钟。此外,每周三下午不开文化课,专门腾出一个下午的3节课时间开设“课程超市”,开设包括艺术、科技、手工、体育等6大类共55门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择。周三因此而被学生们称为“快乐星期三”。
除了上课时间和上课方式的改变,不少地方尝试对考试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广西本地学校也在会上介绍不少好经验,如南宁新民中学,在一次语文科期考作文中,让学生利用星期天担任一天家长,安排当天全家人的生活,然后写一篇记叙文或体会文章。南宁市园湖小学在一次数学科考试中,让同学们现场测量同学的身高腰围等,使考试变得“好玩”,同时也检验了学生对“长、宽、高”等概念的理解。考试评价方式的改变,消除了学生对考试的恐惧,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越来越有趣,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本次会议将持续3天,会上将有多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报告。与会代表还将在南宁天桃实验学校、民主路小学、南宁三中、沛鸿民族中学等校进行参观、研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