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 肖军 顿海英 丁一
昨天,因抢劫中学生的手机,犯罪嫌疑人吴某被白下区检察院批捕。随着南京市学生使用手机的数量越来越多,手机已经成为学
生们对外沟通的一种方式。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孩子配备了手机方便联系的同时,也许没有想到他们的孩子携带手机上学已成为一大安全隐患,
成为犯罪分子抢劫的目标。
事件:两位同学手机被抢了
昨日,记者从检察机关了解到,近期在南京市连续发生了好
几起中、小学生手机抢劫案,就此,检察院提醒家长为学生配备手机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慎重对待。
2005年3月底,犯罪
嫌疑人吴某和几个同样无业在家的“小混混”徐某、李某、王某(三人均为未成年人)闲聊时提出,最近由于上网、吃饭、抽烟等没钱用,便
提出要想办法弄点钱花花,于是大家都心照不宣想到了“抢”,并一致认为现在很多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配备了手机,就约定一起到白下区的
某中学去抢学生财物。4月4日中午,吴某和徐、李、王三人一起到该中学高中部寻找抢劫对象,但是没有得手,于是四人又来到该中学初中部
,由李某拦截到王同学,并将王同学交给吴某、徐某,吴、徐二人将王同学带入附近的一个小区内,李、王二人在小区门口望风。将王同学带
入一楼洞口后,吴某打了王同学一耳光,并问他有没有手机,王同学见对方人多势众,凶神恶煞,怕他们殴打自己,敢紧将随身所带的小灵通
乖乖奉上。几人得手后将小灵通卖了120元钱分掉了。
4月5日,四人又故伎重演,在同样地点抢了一中学生吉某某的一部三星手机
,卖得的钱也被一分而空。日前,吴某已因涉嫌抢劫罪被白下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调查:34中为何解除“禁机令”
据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佩带手机或者小灵通的越来越多。记者昨天调查了近50名中小学生,他们之中固定或不固定使用手机或小灵通的人
达到26人。而对于家长来讲,对学生使用手机、小灵通持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人各占43.2%,43.3%,持中立态度的占13.5%。持否定态度的人
主要认为,中学生使用手机、小灵通容易分散注意力;使用手机或小灵通已经不再是“通讯产品”这么简单,而是一种装饰品、一种炫耀品。
而且,使用手机、小灵通的费用很大,特别是在使用的同时引起别人的注意,由此容易引发由一种不平衡心理所导致的暴力事件。持肯定态度
的人认为,手机有利于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只要正确引导,也未尝不是好事。南京三十四中不久前在南京市率先解除“禁机令”,允许学生
带手机去上学。昨日,记者对该中学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了采访。
一位高中部的张学生对记者说,过去他们带手机都是偷偷
摸摸的,现在学校同意学生佩带手机了,他认为其实手机就是一个通讯工具,中学生使用手机无可厚非,当然把手机带入课堂影响正常的上课
秩序这一现象的确不好,应该规范。另一位李同学告诉记者,手机主要是发发短信,与家人联系其实也不多,有时候上课时也能听到手机振动
的声音,不过这种情况不多。现在大部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关机,下课的时候使用手机也没影响他人。至于安全问题并没有想过。
南京三十四中德育处的屠主任认为,学校虽然规定不能带手机到学校,但是这两年违规的很多,在处理过程中,常常产生师生矛盾、班主任
和家长的矛盾。况且,学生并不当着老师的面发短信、打电话,老师根本无法监管学生是否在校使用通讯工具。此外,有的老师拾到学生的手
机,为寻找失主,查看了手机里的信息,却发现通讯录上多用的是绰号、网名之类的,还有不健康的短信。学校于是意识到,引导学生如何文
明地使用通讯工具才是当务之急,因此,学校允许学生带手机,但会有相关的规定。
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其他家长都给孩子
买了手机,孩子天天吵着要,甚至面对家庭作业“罢学”,自己也很无奈,只好给孩子买了普通手机,怕买得太好成为坏人抢劫的目标,一般
的手机就算被抢劫也不会心疼。另一位家长还说,自从给孩子买了手机,孩子对自己的私事干脆不用家里的电话,躲着父母使用自己的手机对
外联系。该家长承认,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方面的内容少,主要用于学生之间发短信、玩游戏或是登录互联网。至于安全隐患自己并没有想过
。
一位王同学告诉记者,他们班上使用手机的同学比较多,不久前,他们班一位女同学就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挂在脖子上的手机被
两个小青年抢走,吓呆之后再追已经来不及了,两个小青年已经跑的无影无踪。经过这件事,班上许多同学都不敢把手机带在身上。现在自己
也不敢带手机了。
专家:不要让手机成为“杀手”
中学生使用手机带来的不安全隐患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南京市教育局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南京市教育部门对学生能否带手机到校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规定。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不仅会
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同时也会滋生一些对身心不利的问题。由于中学生心理还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用手机经常打游戏,而且手
机经常会传发黄色短消息,极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学生的防范意识比较差,手机还往往成为罪犯抢劫的目标,甚至还会伤及身体
。作为教育部门不应该提倡中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
昨天,南京市白下区检察院一位检查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近期在南京市
连续发生了好几起中、小学生手机抢劫案,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已成为一大安全隐患,从抢劫手机的犯罪嫌疑人向警方交待的口供情况来看,他
们之所以选择中学生为目标,主要是因为中学生防范意识较差,警惕性不高,对身上的手机看管不严,比较马虎,加上中学生比较胆小,犯罪
嫌疑人几句话就被吓住了,也不敢报案,容易滋长犯罪嫌疑人的嚣张气焰。犯罪嫌疑人对中学生实施手机抢劫的过程中,中学生属于弱势群体
。针对中学生手机被抢现象,检察院提醒家长,为学生配备手机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慎重对待。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吴副教授认为,在一般的家庭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中,青少年具有很高的消费地位,围绕中学校园手机所引发的争论,已经不仅仅停留在
手机本身,其背后,还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因为现代学校早已不是封闭孤立的,而是信息开放时代下的一个
社会组成部分。不要让手机成为伤害中学生的“杀手”。对中学生使用手机,应该加强教育引导,增强他们的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的社会现
象,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5学生抢劫“富同学”(新闻链接)
新华网上海频道2月4日消息:多普达696型手机
售价多少?6580元;索尼爱立信S700C型手机售价多少?5300元。两名十几岁的初中“富学生”各持一部如此高档手机,引来5名“穷同学”的
抢劫,演就一幕荒诞闹剧。日前,这5名涉案少年在浦东新区法院少年法庭接受不公开审理。
“我就是眼红他们的手机,都是名
牌。”在看守所内,犯罪嫌疑人小明低头轻声地告诉记者。
去年9月2日下午3时,小明以聚会为名,把3个“富同学”约到公园里
。在一偏僻处,小明带领4名同学将他们团团围住,强行“借”手机。看对方不肯,他们就动手殴打,甚至还拿出水果刀刺了其中一个没带手机
前来的同学。随后,他们搜身并翻书包,抢走了多普达696型和索尼爱立信S700C型手机各一部。临走时,还威胁3个受害同学不许告诉老师和家
长,扬言“不然就把手机摔碎,谁也别想用。”
当天晚上,小明和其他4名涉案少年被警察从家中带走。近年来,浦东新区检察
院对未成年人抢劫案件的动机分析发现,涉案学生攀比心理十分普遍。他们不顾家庭经济条件,追赶时髦,与周围同学盲目攀比。一旦父母不
能满足其要求,就千方百计地设法获取,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