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孔子——第四届社团文化艺术节专题报道(之六)
发布日期:2011-05-27 12:55:22  点击次数:1913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为什么中国人对先贤孔子如此推崇?为什么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可以称为中国文化的象征?5月25日,浙江大学陈志坚教授走进文澜,为同学们带来了生动的一课——“孔子为什么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有效地帮同学们解开了疑问。短短一个小时,陈教授为大家讲述了孔子的故事、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特点,陈教授从孔子“大成至圣先师”的称号的三个方面来解读了孔圣人的理性精神和仁德观念,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孔子所提倡的一切都是从“人”自身出发,宣扬了理性的力量,也让同学们感慨于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讲座的尾声陈教授特别设计了和同学互动的环节,不少同学表现活跃,所提问题颇有思考价值,受到了陈教授好评。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通讯员 徐忆)



  孔子同时代有许多先哲圣人,为何独儒家文化深深烙印在了中国人血液中?带着这个问题,我聆听了陈志坚教授的讲座——“孔子为什么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孔子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子不语怪、力、乱、神”,很好地诠释了孔子的理性精神,讲座的深入让我惊讶于孔子对于当时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巧妙解释,孔子考虑的一切都是以“人”为本,宣扬了“理性”的力量,听完了这次讲座,对孔子的崇敬之情更胜一筹了,不得不说,它激起了我对儒家学说强烈的好奇心,以后我可能会有意识的多找些儒家著作来读了。
                               初二 毛哲琰


  听完陈志坚老师的讲座,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一心向学,他的心一向都是平静淡泊,他不愿陷入虚幻的不和谐话题,他教书、育人,他希望弟子能成大学,但他更希望他的弟子心中有德。子曰:“仁者无敌。”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学校一贯提倡的“谦谦君子,大家闺秀”的要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的生活比起孔子时代,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对于“德”的要求,我们是以一贯之的,这就是儒家文化魅力所在,也正是因为它的合理性,才让儒家成为了中华文化的象征。无疑,走进孔子,就等于走近了中国文化。
                               初二 汪梦轩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