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杭州市科学展示活动在文澜中学举行
发布日期:2011-04-28 13:15:41  点击次数:2133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2011年4月21日,文澜中学的校园春风轻拂,绿树成荫,花草争奇斗艳,图书馆报告厅里孩子们的表现更是异彩纷呈。随着同学们热情高涨“大个拖小个”游戏的展开,杭州市科学新课程展示活动——“课堂实验的有效性”研讨会在文澜中学报告厅拉开了帷幕,来自全市、区科学教研员和各学校科学教师300多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会上,我校许宇伟老师的《摩擦的利和弊》一课,把孩子们带入了欢乐的科学课堂:在感受摩擦、体验摩擦、探究摩擦、利用摩擦等实验探究中,孩子们边动手实验,并思考问题,不时有带着童真却不失精彩的回答引得三百余听课教师颔首微笑。傅建新老师的《实验的拓展与评价》对快要参加中考的初三学生进行了思维的洗礼,同学们在对课本经典实验的建设性与批判性共存的评价中,不时绽放思维的火花,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精辟言论让大家看到了孩子们的思维深度。课后,围绕“课堂实验的有效性”这个主题,两位老师分别作了《初中科学课本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思维随行”——探寻有效的实验探究教学》两个主题讲座。
  两堂以实验教学为主题的课,两个以实验有效性为主题的讲座,引发了与会老师的热烈讨论。围绕“课堂实验的有效性”这个主题,大家对“课堂实验有效性的标准是什么、课堂实验的重点是什么、提高课堂实验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共有七位教师代表小组发言,不时有精彩的观点碰撞,引发大家更多的思考。
  最后,杭州市科学教研员吴志东老师作了总结性发言,他认为实验的有效性标准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有看,一是从微观层面看,实验是否有效要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度;二是从综观层面看,实验是否有效要看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三是从宏观层面看,实验是否有效要看本实验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吴老师提倡,课堂实验选择上应该体现“精、深、广”三个字,时刻考虑实验的功能,能否带给学生体验?是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维、评价、创新等能力,还要重视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
  实验是科学的基础,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是科学教师永恒的追求。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