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线 2005-04-15 王娟
昨天看到这则新闻:上海的一些校园里已经实施了“手机封杀令”,学校宣布纪律:规定学生不许携带手机进校园,违者立即没收。这一硬性
规定,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波动。
据悉,长沙市也有多数中学不约而同地发出了“禁手机令”。
中学生使用手机
率偏高
据长沙市一重点中学粗略统计:报到第一天,2000余名高一新生中有1000多人带手机上学,其中一个班51人,带手机的
就有35名,达到70%。 一位班主任无奈的说:“开学第一天,班里电话铃声和短信提示音此起彼伏,有50%以上的学生带了手机。很多学生上课
不爱听讲,就用手机上网、玩游戏、发短信聊天,不但自己不学,也影响了周围同学。”
短信成了主要的消遣
中学
生一般用手机做什么?有调查显示:与家人联系占38.55%,发短信占52.17%,玩游戏19.13%,上网8.99%,闲聊44.1%。可见,发短信成为
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消遣。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重点中学和住宿学校的学生,带手机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中学。学生主要看重手机方便互发
短信的特点,他们使用的多是免费赠送数百条短信的手机卡。 中学生配手机的目的也多种多样。地质中学一手机迷一年之内换了3部手机。而
雅礼中学的王同学利用自己攒的钱买了部手机,他说:“买手机主要是方便爷爷可以随时找到我。手机号码没有告诉任何人,上课手机也开着
,但调到了震动。”
黄色短信漫天飞
明德中学的刘老师是“手机禁令”的坚决反对者,她对记者说:“他们手
机上的内容,好多都不健康。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学生的短信,那些露骨的字句,连我看了都觉得脸红心跳,更何况是中学生?”
记者随意登录了一个网站,在短信频道,想订阅类似“激情男女”等内容,非常简单,只要在网页上输入手机号和密码,选择订阅,即可订阅
成功。订阅这些成人内容的短信,甚至没有任何类似“少儿不宜”的提示。
拦截黄色短信 还孩子明天
中学生手
机使用中的不良短信或色情图片是否可以采取拦截过滤等有效控制呢? 在某网站工作多年的郭礼华先生介绍说:“中学生目前要想拒收不良短
信,必须将所有的信息都停掉,而中学生为的就是看短信,这种拒收的办法他们当然不会接受。从网站来讲,进行特定内容的拦截是可以实现
的,将这些字输入数据库,就可以完成对相关字及信息的拦截,而手机就没有设立相应的拦截系统。”
不良信息对青少年身心的
影响是不容置疑的。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黄色短信给青少年所带来的危害让人担
忧。
观点交锋:中学生要不要有手机
正方:不在课上打电话,就不该禁止
带手机的同学大多认
为,虽然学校设置了很多部IC卡电话,但是课间和午休打电话的人多,有时根本排不上号,不如自己带手机方便;还有的学生认为,上学放学
途中,一旦遇到堵车等情况,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家长,防止他们担心。学习遇到问题,也能随时用手机跟老师、同学请教,对学习也有帮助。
不少家长认为学校小题大做。有的甚至认为侵犯了孩子的通讯自由。他们说,家里经济条件允许,配一部手机孩子走到哪,家长可随时掌握,
省去许多担心。只要孩子不在课堂上使用,不影响老师和同学,带手机也没什么不好。
反方:会助长奢侈浪费和盲目攀比
面对“禁手机令”,大多数学生家长表示理解,认为学校此举是对学生负责。孩子总爱比较,这样手机的款式和价钱都会助长他
们的攀比心理。 大多数老师认为,中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自制能力较差。事实证明,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很难保证不在课堂上摆弄、使用。
由于学生发短信动作幅度较小,又把短信提示音关闭,老师短时间很难发现他的小动作,可是周围的同学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
此外,我市的各中学校园内都设置了多部IC卡电话,真有急事要和家长联络,可随时通过IC卡电话与家长联络,没必要非用手机。为此,有的
老师建议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加进禁止学生带通讯工具进校园的规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