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评论 2005-04
-04 程春荣
不许设重点班、快慢班,不得以重点学校名义高收费,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排名。河南省日前公布了首批57所
示范性普通高中名单,同时一律取消了所有省重点中学称号,并为这些示范性高中立下了不得下达高考升学指标、不准开设重点班,不得分快
慢班等11条新规(4月1日《成都商报》)。
笔者认为,取消重点中学是实行教育“平权”的需要。我国教育目前存在的一大痼疾
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有显性的向“挂牌”的重点学校的倾斜,也有隐性的向一些幼儿园、小学、初中和直辖市、省
会(首府)城市的倾斜。这些做法有历史渊源及相对的合理性。但这种教育资源向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或是向某一特定区域的幼儿园、
学校倾斜的政策长期沿袭下来就不合理了。
如今,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政府早就提出了在全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任务,
并且立了法,在这种情境中,依然坚持过分不均衡地配置教育资源的做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有关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调查显
示,通过缴赞助费、择校费进入高中的比例占到19.5%、进入城市重点高中的比例达到25.2%。近年来,各地城镇中小学择校之风愈演愈烈,让
孩子接受教育成了普通老百姓的沉重负担,望子成龙却又不堪重负的家长们对此很无奈,部分学生家长甚至不惜出巨资以实现其子女接受优质
教育的愿望。
按照木桶理论,木桶盛水量大小,取决最短的木板。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起飞之初,都把义务教
育摆在首要位置。像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等,其战胜贫困最突出的一条经验,就是坚定不移地实行义务教育,使贫困地区的子女能够读书,
从而用知识战胜愚昧,减少贫困人口。
我国要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在教育上就得在最短的木板上做文章下功夫。因此,在
学校实际存在差距的情况下,要遏制严重的生源竞争,政府要采取措施,按照一定区域强化薄弱中学,采取平衡师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办
法,逐步减轻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
笔者认为,重点学校制度是我国教育困境的重要的症结之一,而实现公平则是解决所有教育
问题的钥匙。河南省取消省重点中学,算是打到了教育难题的“七寸”上,应该说具有破冰的意义。从根本上说,取消重点中学有利于实现教
育资源平等,即实现社会平等和社会稳定,尽可能平等地让每个人分享受教育的机会是最重要的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