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科目的老师都成为德育老师 让
每堂课都充斥着德育内容
江南时报 2005-03-15
在音乐课上,老师在教学生唱《郑成功》《黄河》等民
族歌曲前,先为学生讲述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爱国事迹,讲解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及古老历史,让学生在爱国主义情绪中吟唱歌曲,抒发情怀;在
自然科学课上,老师将课堂搬到苏州河边,师生一同来采集水样,利用化学、生物知识分析水质。同时,老师介绍苏州河曾经的历史风貌与变
革,以及苏州河在上海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及流经区域风土人情方面的知识。
14日召开的上海市德育工作会议,为上海青少年未来
德育教育描绘蓝图:德育工作将全面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实到具体的每一个科目,让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指出:德育与其他科目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并不能仅仅通过知识传授获得,而更应该“润物细无声”
地让青少年在亲历中感悟。
“德育除了要利用好思想品德课程外,更要充分挖掘自然、数学、音乐、美术、物理等‘隐性课程’
的德育内涵。让每个科目的老师都成为德育老师,让每堂课都充斥着德育内容。”翁铁慧说。
在德育工作会议上,上海市科教党
委书记李宣海指出:为促进德育教育的科学发展,上海各学校将充分发挥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科学教育
精神,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教育比重,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体验我国民族历史文化魅力。在此基础上,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所包
含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体现民族精神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刻苦钻研的科学素养。
据悉
,上海市教委还将节庆纪念日列为德育教育的实施载体,规定学校要充分利用“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十一”等重要的节庆纪念
日,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意识;利用“学习雷锋活动”、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诞辰纪念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
情和传统美德;利用“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教育。此外,学校还将充分发挥开学典礼、毕业
典礼、升旗仪式、成人仪式等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教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