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感父母之恩 学生争论现代“孝道”
发布日期:2005-02-05 09:20:33  点击次数:1548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新闻晨报 2005-02-02 杨

虹 张财

  前不久,在尚德实验学校举行"家校互动---建立德育新模式"的现场会上,该校姜晓勇校长亲自上阵,为初一(11)班

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同学们从体验式游戏中感悟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并与校长对话,以稚嫩的话语道出他们对今

天学生如何尽"孝道"的管见。相信这对所有中小学生都会有所触动、有所启迪。
  【班会主题】

  在改革开放、经济发达

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让学子们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体会父母的真情。

  【课堂游戏】

  体

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

  姜校长让每个学生在腹部绑上一个特制沙袋,沙袋就象征着肚子里的宝宝,然后走下楼梯,拿书再走上楼

梯、过独木桥,最后再把书放在书架上坐回原位,从而让学生们通过游戏感悟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和痛苦。同学们个个气喘吁吁,纷纷表示感

受到了母亲十月怀胎时的艰辛和痛苦,都说原来母亲当年就是这样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呀。

  【游戏引伸】

  必

须多花时间与母亲沟通

  姜校长说,学生们通过游戏感悟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和痛苦,说明同学情感是丰富的,都是尊老爱幼、孝

敬父母的。但是母亲十月怀胎的那种艰辛和痛苦并不是一个短短的游戏就能够理解的,同学必须要花时间多与母亲沟通,真正地走进母亲的心

灵,理解母亲。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04年12月3日,新闻晨报报道了香港举办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



  会上,著名学者、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关系系关教授公布了一份老中青三代在七所城市有关孝道实践研究的报告,报告有六项指

标:照顾长辈、经济上援助长辈、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及慰问长者。遗憾的是,在这项研究的结果中,上海排在最后一位。由此,

请同学们谈谈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并回忆记忆中发生在母亲身上的、最让自己感动而难忘的一件事,并且回忆自己做过的最后悔的一件事。



  【话题探讨】

  为什么上海人的孝心最弱?

  当姜校长还没说出报告的结果时,我心里就已经猜到是倒

数第1名,为什么这样猜呢?因为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人们的工作都很繁忙,俗话说:“忠孝两难全,”似乎为了工作而淡漠孝道就顺理成章

了。

  但我不明白的是:怎么可以为了工作而放弃孝道呢?如果不是你们母亲生了你们,你们可能有生命吗?没有生命我们能有工

作吗?我认为忠孝是可以两全的。

  (张承昊)

  物质丰裕导致心灵空虚吗?

  俗语说,“百行孝为先”

,一个人如果连基础的孝行都不能尽到义务的话,那么他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已无多大意义了。报告显示上海人的“孝心”最弱,我想应是有些

原因吧,物质上的高消费却满足不了心灵上的空虚,社会的变更使几代人的思想产生了分歧……但是,仅仅是这些借口就掩饰得了吗?在香港

、东京,同样的高消费甚至还高出上海多倍,但是它们却是世界公认的“孝城”。还是因为许多人原本就没有“孝”的概念?

  (

晓华)

  孝敬父母应从小事做起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为什么孝心却倒数第一。也许是大家工作太忙了,可这并

不是理由。想让上海全方位得到提升,所有人都有职责。“孝”是怎么写的?就是孩子背着老子。要孝敬父母,就要从小事做起,如帮父母洗

一次脚,当父母下班回家时端上一杯水,帮着干干家务等。

  (何川)

  反思怎样尽好“孝道”

  令人悲

怆,上海的孝敬率排在了北京、广州、厦门等城市之后,什么叫孝敬?尊敬长辈叫孝敬,而现在不少青年人却以工作忙、经济能力不强等理由

将父母送进了敬老院,父母辛辛苦苦将他们养育到18岁,却没有吃过儿女们为他们做的饭菜,这不是很令人悲伤吗?更有甚者离家出走,几十

年杳无音信。我们真应该好好思考怎样好好尽“孝道”。

  (夏天义)

  好好学习就是在回报父母

  作为

子女,我觉得我们现在说不上有什么回报,父母现在的希望就是让我们好好学习,一天比一天有进步,我想,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并不是很难

,所以,现在我们就应该好好学习,回报父母。以后,也是靠现在打下基础,长大才能有出息,好好回报父母。那么,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

信我们不会让父母失望的。

  (冰冰)

  为妈妈买一样生日礼物

  每当过生日的时候,我们都很高兴,可

是我们是否曾想过,我们的第一个生日,也是妈妈的“受难日”啊!这12年来,我们有没有想到过妈妈的生日?我们是否也应该为妈妈的生日

买一样礼物或做一件事呢?其实他们最希望从我们这儿得到礼物。

  (康泓)

  孝敬父母不能只在口头上

 

 身为一个上海人,却不能做到孝敬老人,那是多么可耻的事啊!孝敬父母听上去好像只要在口头上尊重就行了,但实际包括很多,如经常帮

父母干些家务活,父母让我们出去时,我们要尽量跟随父母去,没事时经常与父母聊聊天,这样父母就不会感到劳累、寂寞了。

  

(何梦姝)

  【作业设想】

  ●寒假你打算怎样做一件令父母感动的事?

  ●利用寒假走访街道,养老院

,写出上海孝道实践调查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在寒假中我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说倒一杯水,为他们按摩按

摩等。

  □春节跟随父母出门拜年作客,休息时经常与父母聊聊天、多沟通。

  □今年寒假我要为父母、爷爷奶奶洗

一次脚并为父母、爷爷奶奶做一回饭菜。

  □我还准备在我家小区做“如果你的父母提出去敬老院养老,你会同意吗?”这样一个

话题的调查。

  【现代教子经】

  女儿进了寄宿制学校之后

  □杜彩玲

  女儿今年读初一,

进的是一所寄宿制学校。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多了。

  记得孩子刚进初中的第一个学期,我们之间的交流、沟通的频率远远盖过了女

儿前五年的小学走读生活中的任何一年。我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希望读懂女儿的心里话,更渴望了解孩子在校的任何情况。我几乎每个星期

都要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在校的情况,了解老师眼光中的孩子,洞察孩子的优点和弱点。根据这些信息,我能及时地调整、充实与孩

子的交流内容。每天晚上与孩子的短暂通话中,我都能感受到她那种与同学共同学习、生活的新鲜感、兴奋感。但过了一段时间,当一切变得

熟知、变得有规律时,生性活跃的她,开始怀念家中的自由自在,怀念小学的同学、老师。再后来,也许由于学校渐趋完善的严格校规以及老

师对她较高的要求,她甚至有过转学的念头。我却认为,这是让孩子锻炼的好机会。每个星期六、星期日,我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她,讲述学校

的事情,学校的同学、老师。当她讲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时,我与她一起开怀大笑。当女儿谈起一些在她看来不尽情理的人和事情时,她会情不

自禁地哭起来,那时我会抱住她,安慰她,让她从情绪中自然地走出来。总之,在了解孩子的情绪之后,我首先给予这种情绪一种合理的肯定

,然后再从正面去鼓励她、引导她。我让她懂得去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让她去学习建立与同学之间的友情,让她懂得了解老师的期望与关

爱,也让她明白自己在集体中所应承担的职责等。

  也许正因为女儿住校,让我有时间安静下来理智地反思自己过去几年中,从女

儿上幼儿园到小学毕业这段时间我与孩子相处交谈中的得失。我感悟出与孩子沟通的关键,莫过于从内心真正地去爱你的孩子,去尊重她作为

一个独立个体的自由情感,允许她与自己有不一样的思维方式,甚至向孩子学习……同时,作为家长,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给孩子树

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一年下来,女儿经历了兴奋、失望、无奈、适应、振奋、自信多个阶段,而今的她,不仅能较好地适应学校

的学习、生活,也与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友情,同时,也与班主任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此时,女儿正值青春期阶段,会有许多所谓的"成长

的烦恼"。这个阶段的孩子接收外来信息范围更宽广,如电视、网络等。我想此时她更需要来自父母的真切的关爱、更适时的引领吧。



  【专家说法】

  人不会尽孝就不会尽忠

  姜校长说,经济发达、改革开放、竞争激烈……同学们说的理

由有许多,但是我都不同意。这份调查报告最后的结论显示,经济的发达和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教育息息相关。但是亚洲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如新加坡、韩国和日本,都是推崇孝亲孝敬、四世同堂,以家庭经济促进社会发展,而且对本国和他国灾难的援助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



  我国现在的人均GDP还赶不上这些国家,却出现孝道淡漠的现象,尤其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究竟是什么原因与孝道有直接关系

呢?作为上海人应该怎样更好地尊老爱幼呢?我们要进行思考,同时要用一生去努力。一个不会尽孝的人同样不会尽忠。虽然中国有句俗话"忠

孝不能两全",但是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能对别人有真情吗?他能为祖国的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辉煌尽力尽心吗?不可能。一个连父母

都不孝顺的人不可能是心怀大志的人,也不可能理解和宽容别人。连父母都不能理解和宽容的人是不可能善待自己和他人的。最后,希望所有

学生能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善待他人、善待自己、理解宽容他人,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生活更幸福。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