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集团化”试解“择校之痛”
发布日期:2006-12-06 07:27:00  点击次数:1514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一项制度让杭州80%的中小学跨入“名校”之列
2006-12-05 09:44:18

 袁亚平

  12月4日,提起儿子就读的小学,石女士禁不住笑了。早些年,儿子择校的问题常常让她夜不能寐。现在,儿子终于顺

利进入了家门口的“名校”星洲小学就读了……

  星洲小学是所新成立的学校,按理说不会是“名校”,但它的另一个身份——杭

州求是教育集团下属学校、求是小学“连锁学校”让它加入了“名校”行列。

  星洲小学成为“名校”,得益于杭州市委、市政府

2004年9月开始推行的“名校集团化”战略。目前,杭州市已成立51个教育集团,有191所中小学实施了“名校集团化”战略,城区的义务教育

阶段优质学校比例达到80%,优质高中招生比例达到86.1%。

  满城皆“名校”

  “电梯式”模式可否推广



  教育优质资源分配不均,让“非重点小学不上,非重点中学不读”成了家长的普遍心理。去年初浙江省城调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义

务教育阶段,全省有11.0%的学生择校就读,他们平均交纳的择校费为8240元。

  2004年,“教育集团”开始在杭州各个城区迅速

出现。今年9月,杭州市正式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小学名校集团化战略的若干意见》。以名校为龙头,通过名校承办、投资、入股等形式,实施

“名校+新校”、“名校+民校”、 “名校+名企”、“名校+弱校”、“名校+农校”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办学模式,名校输出品牌、

管理、师资,在最短的时间内带领新校、弱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除部分农村地区外,今后由政府投资的新建学校,原则上只建

新学校,不取新校名,不挂新校牌,由名校管理,实现政府教育投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记者在江干区采荷二小

集团了解到,该集团内有三个不同校区,三种不同的办学机制:实验型、普通型和国有民办型学校。三个校区纳入一体化的管理当中,教学理

念、师资培训、大型活动等皆为一致,而各个校区又注重个性,采荷三小校区以计算机、外语为特长,笕桥校区则以体育为特色,受到家长和

学生们的普遍肯定。

  杭州市领导把这种做法称为“电梯式”发展模式——新校、民校和弱校搭乘名校这架“电梯”,走一条低成

本、小风险的发展之路。

  突如其来的集团“旋风”,引来诸多质疑:把几所地理位置相近的学校捏在一起,然后挂上同一集团的

招牌,就能迅速弥补各校之间的水平差距?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教育集团”会不会流于形式? 

  普通学校升格



  平价收费确保生源充足

  在杭州城北东新园小区,居民们盼了三年的名校——青春中学分校今年9月1日开学了。初一

年级招收了4个班级的新生,分校规划办学规模30个班,大大缓解了东新园一带初中的“择校热”。

  家长朱女士高兴地说:“本

来准备多花点钱,让儿子参加民办初中的摇号。青春中学分校办到家门口,不仅是公办的,教学质量有保障,而且也不用花大钱。孩子就近上

了好学校,全家人都跟着省心。”

  下城区是杭州市推进“名校集团化”力度最大的城区之一。这里,有新校依托名校母体迅速成

长的“嫁接”模式,有几所学校捏指成拳的“联盟”模式,有名校作为完整品牌异地开花的“移植”模式。而在江干区,西子联合控股集团向

江干区人民教育基金捐资1000万元,建立九堡科技园学校发展基金,积极探索“名校+名企”办学模式。

  其实,教育集团多年前

就以民间投资的形式出现了,但是,由于收费高等问题,以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一直发展缓慢。公办或国有民办学校联姻而成的“新教育

集团”,具有更多的优势:资金设备有保障,师资实力雄厚,教师队伍稳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价收费,这一招,确保了生源充足。



  杭州市教育局长徐一超对记者说:“优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名校扩张,合理布局,没有演变成‘

贵族学校’,而是使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进入名校,无疑促进了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

  品牌是否贬值

  

期待真正的师资流动

  在优质教育品牌输出的过程中,有人担心,名校这杯“牛奶”会不会被稀释,使原有品牌贬值?



  杭州市教育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遵循教学规律,推行现代管理模式,科学输出新鲜血液,“牛奶”就不会被稀释。

  杭

州市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尊重学校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加入教育集团的各成员学校,要实施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积极引进现代学校制

度,让原汁原味的名校品牌在新的校区发扬光大。

  杭州最早成立的公办基础教育集团是2002年成立的杭州求是教育集团。集团下

属浙大附小、求是竞舟、求是星洲三所学校,在学科设置、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后勤管理等方面几乎没有差别。“因为集团内部各学校发展

是不平衡的,是否借鉴市场运作方式,进行统一管理很重要”。该集团负责人认为,集团不仅仅是挂一块牌子,发展教育集团离不开现代学校

管理模式。

  石女士的孩子进入星洲小学后,每次去开家长会,三所学校的校长要么全部出席,要么也会出现在视频会议上。校长

们不是各管各的分校,而是对整个集团负责。“三所学校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只是地理位置上有所区别而已,孩子选择在哪儿上学,家长看

中的最重要指标是哪个学校离家近,而不用担心好不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名校集团化”发挥出

了集团效应:新老校区之间实现了优势互补,生源流失率、择校率直线下降。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有些教育集团的运作还存

在一些硬伤:比如有的教育集团沿袭旧的管理模式,各校区各有法人代表,教学内容、行政管理、财务收支等都是各自为政,真正的师资流动

尚未开始,目前仅限于个别中层管理干部的流动……


  原载《人民日报》转自人民网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