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内导航 | 在线教育 | 人物春秋 | 阅读广角 | 教育新锐 | 文史知识 | 思想驿站 | 美文赏析 | 资源交流 | 菁菁校园 | 教师写作 | 试卷园地
   首页 > 教师写作 > 随笔与书评 >
闲言碎语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03/28 点击:3791 评论:0

编者按:

   学生要写读书报告,所以再次贴出了多年前的这篇还像样的文章,作为一个参考示例。本文曾获《教育信息报》读书征文一等奖第一名。    

            闲言碎语

                            ——感悟史铁生《病隙碎笔》

                                                                                      杭州文澜中学  沈 华

 曾记得,那时的史铁生一个人摇着轮椅走进了一个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曾记得,在那弥漫沉静光芒的地坛中,史铁生看到了时间和自己的孤单的身影;曾记得,史铁生在荒芜并不衰败的园子里苦思冥想一个人的生与死,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而写作是个体生命存在的理由,人是为了不致自杀而写作;曾记得,那时地坛里的史铁生倔强而又着了魔般,任他的母亲在他的身后久久守望;曾记得,母亲那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仍然留给史铁生鲜明深刻的印记。

对于史铁生的记忆最初源于他的《我与地坛》。

还清晰记得听史铁生说:“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诚如张新颖所说,史铁生的作品浸透了他一己生命的至深思索和至深情感。

诗人顾城说过,不能想得太多,一切来自冥冥还将归于冥冥。但是史铁生并没有停止思维漫游的间隙,《我与地坛》如此,《病隙碎笔》更是他思想无形游走的一次长途跋涉,或对于人生之信仰,或史铁生之于生命本体,或对于艺术的价值,人生的残缺与爱,生命的存在与意义,写作的零度等。在这些似碎似散的文字之间,我们读到了史铁生活脱脱的思想,以及一以贯之的“以个体的生命为路标,孤军深入,默默探测全人类永恒的纯净和辉煌”的“灵魂的声音”。

 

                闲言碎语之一 ——信者的苦难说

“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惟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病隙碎笔》第10页)

在史铁生的眼里,信仰并不是企求福祉达成的途径。信者必须经历苦难的磨砺甚至煎熬,而信者就在这得度之间领会苦难的意义,从而实现信仰对于信者的恩惠。这正如上帝对约伯的重重考验。约伯的前面没有福乐作引诱,有的倒是接连不断的苦难。当约伯质问上帝: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他为什么要遭受如此重的苦难?但上帝仍然没有给他福乐的许诺,而是谴责约伯不懂得苦难的意义。苦难并不是虚妄的学说,它是一种现实的存在,几乎在我们的周围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不信者自然无法体会它们在生命循环与轮回过程里的价值,因为信者都哀叹其对于生命的桎梏。

史铁生曾言,信与不信让他暗自踌躇。信者要实现自我的救赎和超脱就必须把信仰立于心间,在苦难的方舟上前行,只有驶出苦难的荒蛮之地时,福乐的光芒才会出现。

魔鬼撒旦怂恿上帝,从而上帝夺走约伯的儿女和财产,之后又让约伯身染恶病,这几重的灾难加于约伯,只是上帝想证明约伯是否敬畏于它,敬畏的身后就是约伯的信仰立场。聪明的我们,不会忘记约伯终于是醒悟了,他知道不能让上帝拿掉整个苦难的世界。我们的生活,正如上帝指给约伯看到的那样,从来就布役了凶险,不因为谁的虔诚就给谁特别的优惠。

 

               闲言碎语之二——信者的天堂

“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仰望使我们洗去污浊。”(《病隙碎笔》第37页)

天堂是美的故乡,灵魂栖息的圣殿,信者仰望的方向。

这让我记起了《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段话“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我们谁也不希望走向灭亡,因而拥挤在那宽敞的大门口。在那人群攒动之中,有耶稣忠实的信者,犹如约伯之俦;也有心怀叵测的不信者,他们如魔鬼撒旦之类。而只有信者中的微乎其微的人选择了窄门,他们便得了永生。

我曾怀疑信者的力量来源,和他们得度的原因,但是他们已然臣服在上帝的脚下,沐浴天堂的福乐,这又让我不得不信。

我不记得上帝是否说过,信者得永生之类的话语。如果有,那上帝的双眼被魔鬼撒旦蒙蔽了。很多虔诚的信者却始终徘徊于天堂的门外,等待拯救,而所谓的信者却跻身天堂的信徒之中,默念着凌空蹈虚的福音,同时劝戒着天堂外的信者皈依,尘俗的人以惊羡的眼神打量天堂内的信者,信者言只有信才能入天堂,只有信惟能得永生。

上帝就是爱捉摸他的信徒,约伯的苦难终于在天堂的信者那里再次上演,可是这次完全被魔鬼撒旦言中,信者怨言于上帝,虔诚的面具背后是投机的心理。原来信者绕过了仰望,即使进入了天堂那也是地狱的入口。

仰望让我们回归内心,找到洗涤污浊的清泉,那一弘圣水出于永生的窄门。

 

            闲言碎语之三——信者的皈依

“皈依是一种心情,一种行走的姿态。” (《病隙碎笔》第50页)

读到此处,我的心突然开始了震颤,犹如我参悟了佛祖的偈语。我知道此时的自己也正以一种信者的姿态去仰望天堂,我的思想和信仰行走在路上,我明白那是一种姿态,一种用心贴近上帝与天堂的心情。

皈依并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分割的消息要重新联通,隔离的心魂要重新聚合,这样的路上才有天堂。

皈依并不在一个时间,皈依是在过程。决裂的心门将重新开启,枯竭的灵魂会再次复苏。这样的过程里才有天堂。

皈依并不在信者之外的冥冥之音,皈依在信者祷告的念词里,在信者对上帝忏悔中。

皈依是一种方向,信仰的方向,从行走中开始,有始无终。

诚如史铁生所说:“人可以走向天堂,但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

 

       闲言碎语之四——信者的爱情

“痛苦不是丑陋,结束也不是。柔弱很可能美于坚强,痛苦很可能美于达观。爱情不是出于大脑的明智,而是出于灵魂的牵挂。不是肉身的捕捉或替换,而是灵魂的漫展与相遇。” (《病隙碎笔》第183页)

 爱情本来就是一种心愿,不在街上和衣兜里,也不在储蓄所睁着俩眼向外找,可以找到救济,仅此而已。

爱情是一种唯心的,属灵的的感受,并不能简单地用商业模式和市场经济去度量,也不能固执随性地凭自己的主观论断去臆测,信它就在,不信就飘渺水云间。

信者之于爱情,犹如约伯之于上帝。让爱情诗意地栖居在灵魂的最底处,慢慢释放,用心感受对方的冷暖,用心的跳动的表证灵魂的存在,爱情可以短暂的间歇,但是灵魂必然要互相漫湿,自然的融合,这是信仰与信仰在天堂的交汇。

陀思妥耶夫斯基:“人们不能用禁闭自己的邻人来确认自己的神志健全。”信者深知信徒约伯失去财产和儿女后的痛苦,当这种苦难降临于自身时,信者懂得苦难的意义,这是上帝的旨意,这是要接受的全部,威力无比的现实。当灵魂被魔鬼靡非斯特洗劫一空,信者不会让灵魂囚禁,更不会幽禁失去的灵魂来羁绊自己,因为灵魂不在心如枯槁,身如躯壳,灵魂之安附,美从何来?信者等待着另外的心魂,等待着自由的团聚。

信者的爱情必然超越一切,那是一种辽阔无边的牵挂,一种并不限于一己的由衷的祈祷。

信者的爱情让生命在另一个维度得到了蔓延。

 

 



 

杭州文澜中学语文教研组
联系电话:0571-81952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