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内导航 | 在线教育 | 人物春秋 | 阅读广角 | 教育新锐 | 文史知识 | 思想驿站 | 美文赏析 | 资源交流 | 菁菁校园 | 教师写作 | 试卷园地
   首页 > 文史知识 > 文史视野 >
古人的楼和古人的愁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12/24 点击:5106 评论:0

                            古人的楼和古人的愁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是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词。因为是诗人的词所以关注,因为浪漫洒脱的诗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愁”,而更喜欢这位诗人。 
  人的愁绪是西画中的灰调子,乐观向上浪漫豪迈等等阳光性格就是亮面、就是高光,人的内心也许都会有些龌龊有些见不得光的隐私,就当暗面好了,有了这些对比强烈的调子,石膏模型也好,人像也好,就有了立体感,也便丰满了。 
  李白诗词中表露愁绪的时候少,他的画像该是鲜亮亮的感觉——醒目清心。 
  杜甫为乱世苍生而愁的时候多,他的画像该凝重,深色调加些有质感的笔触才对。但这样的诗人依然会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豪迈、淋漓的诗句。 
  人之喜乐忧愁如画之明暗道之阴阳,成就了鲜活丰满的人性。 
  人的愁绪有时是需要被外力外物牵引出来的。有了复杂坎坷的人生经历,一定还需黄昏、幽谷、残秋、古树等境遇的帮忙,当然绝不可少楼的怂恿。 
  李白就是不小心在暮色中上了高楼,愁上心头的。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凤栖梧》) 
“真珠廉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愁肠已断无由醉。”(范仲淹《御街行》)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 秦观《减字木兰花》) 
“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奉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登楼也可,尽量别一个人去攀,否则生愁就不可避免。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韦庄《木兰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鹊踏枝》) 
“无言独上西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大词人范仲淹都深有感触:“明月楼高休独倚”。身居高位的欧阳修也说:“楼高莫近危栏倚”。亡国的南唐后主更是心又余悸,告戒大家:“独自莫凭阑”,如果要登高临远,也要带上个伴吧:“人生愁恨何能免……高楼谁与上。” 
  为什么登楼就容易生愁呢?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此句非登楼全部感受,但却是答案之一。 
  古人的楼不似现在林立着的钢筋水泥的冰冷建筑,它或石或木,朴实得如故居,亲切得如故人。楼在古代是高标,那是一种孤傲地高,无人与之比肩的寂寞的高,草堂水榭伏身其下,千里江山尽收眼底,万籁物音全入耳畔。文人爱登楼,是不入俗流的心劲儿驱动,是在寻找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人置身楼中,自会有一种渺小感、自卑感和沧桑感。除了极少挣扎出的豪迈,愁绪会更多地被扩张和释放,如东流之江水,萧萧之暮雨,漫天之杨花…… 
  于是,楼亦成为古代文人寻找虚幻理想,释放消极情绪的最好去处。 
  于是,不知道愁为何物的时候,自然要去登楼找感觉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摸鱼儿》)
 

 



 

杭州文澜中学语文教研组
联系电话:0571-81952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