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去了趟美国,回来后对中美之间的差异有所感慨。如今中国人来到美国可是成百万上千万了。我们的老祖宗教导我们要入乡随俗,这绝对是一种文明人跨越中西文化旅行时的正确态度。注意中西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别的点点滴滴,努力克服这些差异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困扰,当然会使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小留学生,新移民以及越来越多的游客同胞的西天旅居生涯更加有益。
一、问候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是"吃了吗?""瘦了啊!""最近在哪发财呢?"比较的虚情假意一类。美国人,比较现实,遇到了,相互微笑一下就走了。要么,就停下来拥抱一下,问问最近的身体,有家庭的问问孩子怎么样一类的,反正不会超过一分钟。
二、洗浴
美国人,一般都是早上洗澡。洗个澡,神清气爽去上班;中国人,一般都是晚上洗澡。洗个澡,干干净净的睡觉。
三、安全带
我从来都不喜欢系安全带,因为那让我感觉特不舒服。坐我的美国家庭的车,头一件事就是嘱咐我"系好安全带了吗?"而我,总是心不甘情不愿的系好。有一次,司机叫我我没有反应,他竟然抖了一下安全带,吓了我一跳!
四、说话
中国人大概多少受过中华戏剧文化的熏陶,大都有一个嘹亮的大嗓门。但我们如果注意周围的西方同事和邻居,他们似乎从小就被训练成安安静静,说话尽量压低嗓门,尽量不去影响他人。手机普及后,中国大地上更加热热闹闹了。一旦来到西方,请注意别亮开嗓门说话,多少注意他人的习惯和感受。
五、吐痰
吐痰是国人的一个坏习惯。旅居西方的中国同胞多数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了,大家知道万一嗓子不清爽,就应该去洗手间。可是千万别忘了,把痰直接吐入水池,垃圾桶或者厕所也不正确。这样很可能让他人看到你的痰迹,产生恶心的感觉。正确的作法是把痰吐在手纸上包好,再丢入垃圾桶内。
六、吃饭
西方的小孩从小就被父母训练得吃喝没有多大动静。可是我们吃,咬,喝都可能制造不小的噪音。如果和西人同席就餐,千万注意照顾他人感受。如果是我们平时在工作和学习的地方食用自带的中餐,还要注意一下微波炉加热你的食物时的气味,别以为西人都喜欢中餐,那些臭豆子之类的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最好留在家里自个享用。
七、烟酒
在美国不但烟税高,烟价贵,而且建筑物内,公共场所都不准吸烟。躲在卫生间抽烟,也是不可接受的行为。美国对酒精饮料管理十分严格。多数州是21岁,其他地区也是至少18岁方可合法饮酒。多数餐馆和公共场所不允许饮酒,例如在公园烧烤和野餐就不许喝啤酒之类酒精饮料。违反烟酒消费规则是违法行为,千万要小心。
八、育儿
不能体罚孩子,不能给幼儿穿开挡裤,不能让小孩单独留在家里……
九、美国的房间里往往都喜欢铺地毯
大概是觉得这样不容易显脏,也比较容易清洗,用吸尘器一吸就了事了;而国内喜欢铺地板砖。
十、不流行吃水果流行喝果汁
这里果汁到处是,不过这里的果汁难得找到合口味的,据说都是因为果汁全是鲜榨的,连着皮榨所以味道都很怪。
十一、马路上的原则是“先人后车”
行人和汽车相遇时,一般车主都是让行人先过马路,人没过去,车主还不敢启动。很远看到汽车来,即使能安全通过,也停下来等待,所以经常见到两辆车同时停下。而在中国,汽车与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争道是常有的。
十二、洗衣服全去洗衣房
这里几乎看不到人用手洗洗衣服的,全都跑到洗衣房去,洗衣机烘干机一路跑下来,一个星期的衣服就这么搞定,所以家家户户才都有个洗衣筐的东西,换洗衣服都往里扔,周末一起处理了。这是因为美国为了保护环境,禁止在阳台晒衣服,但是这样的代价是昂贵的电费。
十三、排队有秩序
我在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圣地亚哥海洋公园这些游乐设施排队时,几乎没人插队。而在上海世博会日本馆排队时,屡屡有人插队。而其他的人,有点正义感的出来阻止,大部分忍气吞声保持沉默,缺德的和他们一起插队。
以上就是我访美所总结的中美之间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