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演讲与朗诵选修课共有成员16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同学们在不同程度上都获得了较大进步:
一、学生基本状况
16位学生整体朗诵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首先是普通话水平不一:普通话较好,没有明显语音错误的只有3位同学,其它的同学都有明显的语音缺陷,存在平翘舌音不分、声调(特别是上声)不准、前后鼻音发音不到位等常见的语音问题,并且问题比较突出。
其次,表现在表现能力上,能自如地表演,神态大方,发挥正常的学生只有5人,其他的同学因为各种原因,对公开进行创作表演感到很紧张、拘束,表现欲望几乎无,表现能力自然也很差。
最后,表现在创造能力上,诗歌的朗诵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模仿是其中一部分,而自己的创造则是结合了自己的思想情感,用声音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是更重要也更生动的一部分。同学们的能力比较欠缺。
优点是虚心,好学,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准备工作,所以学习活动的开展比较顺利。
二、活动主要内容
分十二课时,以普通话朗诵为主,以声调、重音、节奏、语音为重点,运用讲、练、赏结合的方式,教说话的方法,练朗诵的基础,学对诗的朗诵分析,听名家朗诵,数管齐下,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和朗诵水平。
三、活动的主要成效
从纠正语音开始,通过听名家范读,边听边从重音、停顿、音调、语速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加以模仿,要求先学得“像”。这是学习《囚歌》的过程。
从自我纠正语音,到听名家范读,到解说范读处理诗歌的方式,谈自己对这样处理的理解和不同意见,然后既可以模仿也可以自我创作,要求自己能学着处理诗歌,并用语音来进行表达。这是学习《致橡树》。
自选配乐,自己设计朗诵,先表演。再由老师一个一个纠正,提出改进建议。再进行一次表演,由同学自己打分评价。这是学习《再别康桥》。
如此循序渐进,由易而难,先扶再放,让同学们至少学会了如何通过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并设计合适的方法通过朗诵表达诗歌,同时也训练了发音的正确方法,提高了朗诵技巧。大部分同学在这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而语音的纠正任重道远。
2009学年演讲与朗诵社团成员参加了拱墅区科技艺术节,获得朗诵比赛第二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