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内法规 | 党建要闻 | 党务公开 | 党员风采 | 党委活动 | 学习体会 | 远程教育
   首页 > > 学习体会 >
友情链接
中国党建网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杭州党建网

《爱的教育》 董立毅副校长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06/30 点击:3087 评论:0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夏丐尊也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不断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正确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在工作中,我发现学生们的个性表现及其背后的心理特征千差万别。有的学

生胆怯害羞,从不肯主动回答问题;有的鲁莽行事,大吵大闹;有的则愁眉苦脸,郁郁寡欢……这些都是他们心理问题及内心矛盾的表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作为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而不去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 那样最终受害的还是这些孩子。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过程中要用爱来教育和感化学生,以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生王某, 14,初二,身材偏胖,嗓门大,好斗,行为习惯差,性格急躁。

因家庭成员之间矛盾恶化,六七岁时父母离异,现与祖父母及父亲共同生活,父亲在某工厂上班,路途较远,早出晚归,对孩子教育缺乏耐心,经常打骂孩子,祖父母也对年龄渐长的孩子无力无方管教。全家四口人经济收入中等。

二.表现出的问题

在校内好动好斗,经常追逐打闹;成绩一般,偶尔会主动回答问题;受到表扬

后会保持好状态几天,但是无定性,不能持之以恒.在家里,不服爷爷奶奶管教,爱顶撞.但是若对其好言相劝,推心置腹地做思想工作,他则能接受。(说明其本性单纯,这可以作为处理该生的突破口)

三.既往史

幼年生活很幸福,是家中独孙,家人也因此过分宠爱。六七岁时父母离异,

亲在外地重新组织家庭,父亲一直未娶。父母离异后,孩子变得脾气暴躁孤僻。因父母离异与祖父母有关,孩子内心对祖父母也一直报恨。童年后期,随着年龄增长,思维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增强,家人对其愈发难管教。以前,父亲打骂后会变乖,现在已经打骂不服了。父亲因为工作繁忙,与之交流很少。

四.问题分析

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时代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爷爷,奶奶,姑姑与

母亲之间经常发生争吵。父母离异后,对其造成更大伤害。自小享受的双亲宠爱从有到无,孩子幼小的心灵难以承受如此的挫折,变得性格怪异。性格类型属胆汁质和抑郁质兼有;心理问题属于成长过程中家庭问题及缺乏关爱导致的情绪困扰。

五.教育目标

从小事开始关爱他,带着真诚的爱心走进他,让他感受到爱的存在,进而接受

教育。

六.教育过程

第一阶段:从小事开始关注他,让他感受到周围的关心。

开学之初,我已经从多方了解其家庭情况,经常在课外询问他一些生活上的

细节,对他嘘寒问暖,让他感受到进入新学校多了双关心他的眼睛。而他身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总想在我面前展示优点,掩盖缺点。我知道他的内心是想给新老师和新同学树立一个全新的形象。于是我顺水推舟,尽量当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鼓励他。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多了,他也逐渐变得自信了,他内心害怕别人知道秘密的自卑,也就逐渐减少了。

第二阶段:一件小事,让他开始接纳和信任老师。

如果老师能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一双手,在孩子纯真的心灵里,

就是值得他信任的人。一个冬天的早晨,他可能因为衣服穿得太少身体不舒服,出现发烧的症状,坐在医务室门口等待校医时,我正好走过主动联系他父亲,帮助他解决衣服、药物和家长接送等问题。等他再次返校时,就和他面对面聊了起来,从他的家庭情况开始说起,再说到他的优点,以及家人对他殷切的希望。这个本质善良的孩子让我觉得第一次这么专注,眼睛里也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第三阶段: 动员家长,让他在家庭也感受快乐。

我通知他父亲不要再对他打骂,要经常抓住机会表扬他;还用家校联系簿和

他父亲每日保持联系,表扬他在校的进步,也同时写上一些充满期待的话;通知他在外地的母亲多和他联系……为了那些可以让家人开心的表扬,他很听话地在校表现,成绩也慢慢进步……虽然目前的教育无法抹去他内心的伤痕,但他再也不会用怪异的行为来发泄心理的不快了。他懂得了克制,忍耐,倾听和感恩。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从此又回来了……

因此,教育不能没有感情,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没有水的池塘,

不能称为池塘。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同样离不开教师情感的投入和爱的灌输。这是孩子们最需要的,也是健康心理和完整人格形成的重要保障。

 



 


杭州文澜中学党建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