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内法规 | 党建要闻 | 党务公开 | 党员风采 | 党委活动 | 学习体会 | 远程教育
   首页 > > 学习体会 >
友情链接
中国党建网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杭州党建网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管春华老师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06/30 点击:2606 评论:0

  冯某是试点班的一位学生,数学特棒,但语文成绩不理想,尤其是对阅读兴趣不浓。我们以他为个案研究对象,对他的课外阅读行为及态度作了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冯某并非真的不爱阅读,他只是有自己的倾向性。他爱读科普、军事类作品,爱翻阅知识性综合性书刊。他很希望得到教师的定期指导,因为不太知道怎样才能读到好书、读得有效。同时非常希望能和别人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他们的态度也会影响到自己的阅读情绪。于是我们开始了针对他的个性化建议和个别化反馈。

在初一上半期,研究者要求他按每天30分钟,每分钟250字的速度坚持阅读三周;要求他在边阅读时边拿个笔记本抄读文中的佳词妙句,并尽量附上点评,哪怕只有一两句话。在第一周,教师就发现他难以达到250/分的速度要求,因为他有个阅读坏习惯,必须读出声,或用手指读,他才能坚持阅读。于是我们将阅读速度调整为200/分,并将阅读内容改为相对轻松的知识性综合杂志。在这一阶段,我们通过“伙伴阅读” 记录卡来严格跟踪他的阅读时间和内容,并以教师和家长的及时反馈来影响他的阅读心理和行为。

时间: 

班级: 

姓名:

 

 

每日阅读时间

标准

自评

家长评

 

 

每日阅读总量

标准

自评

家长评

超额

 

 

超额

 

 

达标

 

 

达标

 

 

不达标

 

 

不达标

 

 

本周重点阅读内容反馈:

本周家长反馈意见:

本周教师反馈意见:

 

 

1:“伙伴阅读”记录卡

时隔三周,教师给他提供第二次反馈,阅读任一文章片段。结果是,自己发现已能胜任默读,由此也顺利提快了阅读速度。一个月后,我们侧重对阅读笔记做了反馈。教师、家长和他本人都作出了书面评价。他发现自己的阅读笔记,基本为知识性内容,和教科书没什么两样。此时他开始自我反思,觉得自己阅读面太狭窄,甚至没见识过好书。我们带他去了一趟书店,他发现课外阅读毕竟和课堂学习不同,除了知识,语言、内涵、视角等等都是非常可读耐读的。于是下一个三周计划开始了。

在这个阶段,我们请冯某设计了一个自我评价表,以此来反馈近来的阅读行为与绩效。

 

 

我完成阅读任务的表现水平

一般(1-2分)

进步(3-4分)

有突破(5分)

阅读时容易走神,需要监督完成。

要求阅读时会完成阅读;短时间集中阅读。

能自由地选择好书;可以长时间地集中阅读。

摘抄片段,质量时好时坏,对于什么是好文字还没有明确感受。

顺利摘录质量较高的文字,能附上简要的点评。

点评能不再泛泛而谈,点评角度多样,谈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用少数细节回答问题,复述内容不准确、不完整。

老师提示线索时才谈论此书,回答时自愿说出细节,复述准确。

能自由分析书中的信息和感受,准确复述细节,产生问题和观点。

 

2:阅读行为和态度自我评价表

    从上表提供的信息来看,冯同学已慢慢学会在自我评价中反思自己阅读的真实水平,他也将慢慢调整自己的阅读态度,在不断反馈中观照自己的阅读心理。

及时反馈使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根据桑代克的效果律来说:“人们看到自己努力学习的效果,就会增强学习行为。”由此可见,及时反馈是学习本身因有的成分,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冯某正是从这种反馈中尝了甜头,并养成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之后,我们又给冯某提供了各种反馈的机会:

1 每本读过的书作10分钟的故事梗概录音。录完后再对照原著听听自己的复述

效果及概括能力。对特别有感受或特别难把握的书,在下一阶段进行反复阅读。

2 读过的书,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检查自己的理解力和感悟力,请老师推荐

将要读的书。

3 任班级的好书推荐员,定期向同学复述某一部作品的内容概要,朗读其中的

精彩片段,说说自己的推荐理由。

4 同学一起在阅读课上,就近期最感兴趣的共读作品,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请同伴评价自己的阅读得失。

5.尝试写读后感,对照教师评价,检测自己的理解力。

6.定期检查自己的阅读范围是否局限在某一种类上,要求保持特定阅读选择倾向的同时,增加新品种,作到博采众长。

 

   及时而持续的反馈为学生坚持阅读提供了一杆标尺,使学生日有所进,月有所长。这样的阅读不再是负担,而是乐趣。在实践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要真正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光凭几份书单,几次说教,几项活动。有交流,有碰撞,有所感、有所获,才是吸引孩子主动阅读的法宝。

 



 


杭州文澜中学党建园地